1、陶弘景
陶弘景(456年~536年)為南朝齊梁時著名道士、醫藥學家、煉丹家。字通明,自號隱居先生或華陽隱居,卒后謚貞白先生,丹陽秣陵(今江蘇南京一帶)人。陶氏生活于南朝,歷經宋、齊、梁三朝,是當時一個有相當影響的人物,博物學家,對本草學貢獻尤大。生于江東名門。祖陶隆,于南朝宋時侍從孝武帝征戰有功,封晉安侯。父陶貞寶,深解藥術,博涉子史,官至江夏孝昌相。史稱陶弘景幼有異操,年四五歲乃好書,“恒以荻為筆,書灰中學字”。九歲開始讀《禮記》、《尚書》、《周易》、《春秋》、《孝經》、《毛詩》、《論語》等儒家經典,頗以屬文為意。十歲得葛洪《神仙傳》,“晝夜研尋,便有養生之志”。及長,“神儀明秀,朗眉疏目”,“讀書萬余卷,一事不知,以為深恥”。十五歲作《尋山志》,傾慕隱逸生活。十七歲以才學聞名,與江斅、褚炫、劉俁合稱升明四友。宋升明元年(477年)二十二歲時,領軍將軍蕭道成(即齊高帝)發動兵變,除宋后廢帝劉昱,控制朝政,后二年代宋稱帝,建南齊王朝。齊高帝蕭道成及其子蕭賾在位時(477年~493年),陶弘景曾先后出任巴陵王、安成王、宜都王等諸王侍讀,兼管諸王室牒疏章奏等文書事務的書記職務。由于官場的傾軋,仕途不利,三十六歲時,仍任六品文官“奉朝請”,心甚怏怏。遂于齊永明十年(492年),上表辭官,掛朝服于神武門,退隱江蘇句容句曲山(茅山),不與世交。梁武帝蕭衍即位(502年)后,屢請不出。但念其舊功,“恩禮愈篤,書問不絕”。天監三年(504年),遣人送黃金、朱砂、曾青、雄黃等物,以供煉丹之用。天監十三年,敕于茅山為之建朱陽館以居之。天監十五年又為其建太清玄壇,“以均明法教”。且“國家每有吉兇征討大事,無不前以咨詢,月中常有數信,時人謂之山中宰相”。隱居茅山達四十五年之久,享年八十一歲。梁武帝詔贈中散大夫,謚貞白先生。
據記載,陶弘景于永明(483年~493年)初,曾師事孫游岳,受上清經法、符圖;后又廣搜道經,遂為上清經之重要傳人。
陶弘景在永明十年(492年)正式歸隱茅山后,便著手整理弘揚上清經法,撰寫了大量重要的道教著作,并對天文歷算、地理方物、醫藥養生、金丹冶煉諸方面也都有所著述,據統計,全部作品達七八十種,惜多亡佚。至今尚存者有《真誥》、《真靈位業圖》、《登真隱訣》、《肘后百一方》、《本草集注》、《陶隱居本草》、《藥總訣》、《導引養生圖》、《養性延命錄》、《合丹藥諸法節度》、《集金丹黃白方》、《太清諸丹集要》,以及《天文星算》、《帝代年歷》、《華陽陶隱居集》等。
東晉末年以來,楊羲及許謐,許翙等人造作的上清經訣,在江東已廣泛流傳,但在傳播過程中,多有散失偽謬。南朝宋齊時道士顧歡,曾對楊、許舊籍進行過搜集和整理,但仍有不少漏失和謬誤。陶弘景以顧歡《真跡經》為藍本,參考自己搜訪所得之上清經訣及有關見聞,加以增刪改寫,注解詮次,遂成《真誥》一書。該書詳細記載了東晉以來《上清經》出世之源及傳布過程,楊羲與二許之家世生平等,引用眾多道經,提及大量道教歷史人物、神話故事、仙宮鬼神名稱,具體修行方術等等,實為早期道教上清派教義和歷史之集大成者。陶弘景所著《登真隱訣》一書,是一部抄撮諸《上清經》中有關方術秘訣,專論上清派養生登仙之術的重要著作。該書繼承和總結了東晉以來上清派思神內視及導引、按摩等內修養生之術,并保存了部分天師道的請神上章、符咒驅鬼的方術?!墩骒`位業圖》乃系陶弘景構造道教神仙譜系之著作。該書將道教信奉之天神、地祗、人鬼及諸仙真排定座次,構成了一個等級有序,統屬分明的龐大完整的道教神仙譜系。
陶弘景十分重視道教養生學的研究,主張道士的修煉應從養神、煉形入手。為總結道教在養神、煉形方面的修煉經驗,撰寫了《養性延命錄》一書。強調養神當“少思寡欲”,“游心虛靜,息慮無為”,調節喜怒哀樂情緒,防止勞神傷心;煉形則要“飲食有節,起居有度”,避免過度辛勞和放縱淫樂,輔以導引、行氣之術,方能延年益壽,長生久視。
醫藥學是與道教養生學密切相關的學科。陶弘景精通醫藥學,主張治病應因人之虛實、男女老幼、苦樂榮瘁而異。撰有《本草集注》、《效驗方》、《補闕肘后百一方》、《藥總訣》等著作,尤以《本草集注》最為著名。陶弘景首創以玉石、草木、蟲獸、果菜、米實等分類方法。書中并對各種藥物的名稱、產地、性狀、主治疾病、配制保存方法等等皆一一注明,內容豐富,條理分明,對隋唐以后本草學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在中國醫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服餌煉丹是道教的重要修煉方術。陶弘景對此非常重視,積極從事煉丹活動。史載,他從梁天監四年(505年)至普通六年(525年),進行了長達二十年的煉丹實踐,在梁天監(502年~519年)中曾獻丹于武帝。在獲得豐富煉丹經驗的基礎上,他撰寫了《太清諸丹集要》、《合丹藥諸法式節度》、《服餌方》、《服云母諸石藥消化三十六水法》、《煉化雜術》、《集金丹黃白方》等煉丹服餌著作。其煉丹成就,為充實和豐富我國后世本草學,推動原始化學的進展具有積極作用,是繼魏伯陽、葛洪之后又一著名煉丹家。
2、葛洪
葛洪,字稚川,號抱樸子,人稱“葛仙翁”,丹陽句容縣(今江蘇省句容市)人。約生于晉太康四年(283年),卒于東晉興寧元年(363年)。晚年,他隱居在廣東羅浮山中,既煉丹、采藥,又從事著述,直至去世。對他的一生,明代陳嘉謨在《本草蒙筌》中引用了《歷代名醫像贊》的一首詩來概括:“陷居羅浮,優游養導,世號仙翁,方傳肘后”。但這只說出了他煉丹采藥、隱逸求仙的一面,而他另外的一面卻被忽略了。其實,他是古代一位鼎鼎有名的科學家,在醫學和制藥化學上有許多重要的發現和創造,在文學上也有許多卓越的見解。他的著作約有五百三十卷,不過大多已經散佚,流傳至今的,主要有《抱樸子》和《肘后救卒方》。
《抱樸子》是一部綜合性的著作,分內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內篇說的是神仙方藥、鬼怪變化、養生延年、禳邪卻病等事,屬于道教的著作,但其中《金丹》、《仙藥》、《黃白》等部分是總結我國古代煉丹術的名篇。外篇說的是人間得失,世道好壞等事,其中《鈞世》、《尚博》、《辭義》等篇,是著名的文論著作。
《肘后救卒方》簡稱《肘后方》,是他在廣東編著的一部簡便切用的方書。收錄的方藥大部分行之有效,采藥容易,價錢便宜,而且篇帙不大,可掛在肘后隨行(即今天所說的袖珍本),即使在缺醫少藥的山村、旅途中,也可隨時用來救急,所以受到歷代群眾的歡迎。
葛洪的醫學著作,據史籍記載,尚有《金匱藥方》一百卷,《神仙服食方》十卷,《服食方》四卷,《玉函煎方》五卷。
3、周文矩
周文矩,五代南唐時期句容人,著名的宮廷畫家。南唐李昪升元元年(937年)時,周文矩奉命畫《南莊圖》,五年告成。南唐后主李煜曾任命他為畫院翰林待詔。因他具有相當高的藝術造詣,故宋代的《圖畫見聞志》、《宣和畫譜》和元代《圖繪寶鑒》中均有簡略記載。他工道釋人物、車馬樓觀、山林泉石,畫法自成一家,尤其善畫宮廷仕女。他的畫風與唐代周昉相近,且更為細膩精巧,形象逼真,具有一定的創造性。他的筆法與眾不同,多用“瘦硬戰掣”的筆法來表現衣紋?!笆萦病?,是指他筆下線條給人的感覺和韻味,如同鐵線般的細勁有力;“戰掣”,亦稱顫動之筆畫線。這是一種很高的藝術技巧,一般畫家很難達到這一境界。
周文矩是一位多產的畫家。由于他長期生活于宮廷之中,接觸的都是王公貴族、上層封建統治人物,所以他的繪畫題材,一般都取于宮廷貴族生活。周文矩的名畫《宮中圖卷》、《重屏會棋圖》、《明皇會棋圖》,歷經千年,輾轉流傳,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館。《琉璃堂人物》,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有摹本。這些作品已成國寶,名揚海內外。
4、李春芳
李春芳(1509年~1584年),字子石,號石麓。原籍句容,后遷興化。他幼年聰明好學,在句容縣城明德堂讀書時,品學兼優。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科舉殿試第一名,中了狀元。他先后被任命為翰林學士,太常少卿,吏、禮二部左右侍郎,禮部尚書。嘉靖四十四年兼武英殿大學士參機務。隆慶二年任首席大學士,主持內閣大政。他官高權大,但從政清廉,從不以勢凌人,并常念故鄉之情,多方關心句容地方建設。嘉靖年間,聽說句容以磚建城,曾撰文《筑墻記》。隆慶五年,歸養于興化,卒年75歲。明神宗贈太師榮典,謚號文定。
5、巫恒通
巫恒通(1903年~1941年),字天俠,句容人。民國8年(1919年)小學畢業后考入無錫省立第三師范學校,結業后在無錫縣立第四小學(梅村小學)、南通師范附小任教,不久任句容縣女子小學校長和縣督學。民國25年調泰興縣任教育局長。
抗日戰爭爆發后,巫即相約友人籌劃抗日活動。民國27年3月在如皋被捕,后經好友疏通,交保獲釋,轉往丹陽。新四軍一支隊司令陳毅勉勵巫恒通擴建地方武裝,巫欣然受命,從此投筆從戎。
民國28年3月2日,巫在句容縣行香成立句容荊、泉、甸聯合抗敵委員會。他聯絡東昌地區洪天壽、徐德潤兩支武裝,組成句容縣東北區民眾抗敵自衛團,巫任團長。不久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并隨部隊赴皖南新四軍軍部受訓。結束后,句容東北區民眾抗敵自衛團部隊改稱鎮、句、江國民抗敵自衛團,出入在鎮江、句容、江寧三縣之間,抗敵除奸,保境安民。11月,新四軍江南指揮部成立,巫領導的地方武裝編入新四軍戰斗序列,改編為新三團,轉戰茅山一帶。
民國30年1月,皖南事變發生,新三團奉命與長滆人民抗日自衛團合編為新四軍第六師十六旅四十七團。后因工作需要,巫調離部隊,任蘇南第五行政區專員公署專員兼句容縣長。9月6日,巫與縣機關少數隨行人員駐句容二區中心鄉大壩上,遭敵軍包圍。巫率眾突圍時,不幸負傷被俘。巫在敵人獄中堅持民族氣節,拒醫絕食。9月14日,壯烈殉國。
6、魏家福
魏家福,1950年出生,江蘇句容人。畢業于武漢理工大學,后在大連海事大學獲碩士學位、在天津大學獲博士學位。歷任中國-坦桑尼亞聯合海運公司總經理、中遠控股(新加坡)有限公司總裁、天津遠洋運輸公司總經理、中遠散貨運輸有限公司總經理等職。1998年11月就任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裁。2002年11月,當選為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國內外主要社會任職有:中國船東協會會長,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主席團主席團成員,中國船東互保協會董事長,美國哈佛商學院亞太地區顧問,巴拿馬運河局顧問等。曾獲得由《勞氏日報》和《亞洲海運》聯合頒發的年度“海運名人大獎”,由美國長灘港授予的“港口領航人”大獎,由中國管理界媒體評選的“最具價值經理人”獎,由巴拿馬政府頒發的“巴拿馬海運卓越大獎”,由比利時國王授予的“萊奧波德二世國王勛章”。2005年12月,魏家福總裁被評為“2005CCTV中國年度經濟人物”,并被美國《商務周刊》評選為2005年度全球航運和物流業行業領袖人物。2009年12月23日晚獲評“十年商業領袖”。
7、趙亞夫
1961年9月參加工作。48年來,趙亞夫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把致富百姓作為畢生的追求。他先后引進推廣種植了180萬畝的應時果品,給農民帶來25.5億多元的收益;他創新產銷模式,幫助農民建立了“趙亞夫農產品合作聯社”等專業協會和合作社50多家;他編寫多達百萬字的農民科技讀物,每年免費為農民上輔導課100多場,累計培訓農民達30萬人次。他引進消化了170多項日本新技術,出版了《草莓品種栽培技術》、《無花果栽培新技術》等專著,倡導建設了全省最大的“茅山有機農業圈”,在全國率先編制了《江蘇句容農業和農村發展總體規劃》。他以戴莊有機農業合作社顧問的身份無償為農民服務,每年三分之二以上的時間忙碌在田間地頭,創立的“戴莊模式”堅定了農民對腳下土地的信心。
2008年,年近七旬的趙亞夫響應號召,擔任江蘇對口支援四川綿竹災區高效農業示范園技術總顧問,幫助災區人民發展高效農業,積極生產自救。如今“要致富、找亞夫”的口號在60萬句容人民中廣為流傳。
趙亞夫是中共十四大代表,被授予全國優秀領導干部、2007年度全國十大三農人物、江蘇省勞動模范、全國優秀科技特派員、全國農村科普工作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2014年5月,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2015年10月13日,第五屆全國道德模范評選被授予全國敬業奉獻模范稱號。
2016年7月22日,鎮江市政協“弘揚價值觀、踐行當模范”主題活動提出““弘揚亞夫精神”。座談中,委員們由衷表達了對亞夫精神的贊美和崇敬。
2018年12月7日,入選對江蘇改革開放40周年先進個人名單。
2019年9月25日,被評選為“最美奮斗者”。
2021年2月25日,被授予“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榮譽稱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