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營商辦〔2024〕11號
市各相關單位,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各管委會:
為對標升級我市優化營商環境行動,持續打造“句滿意”優化營商環境服務品牌,現將《句容市“句滿意”優化營商環境2024年提升行動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句容市優化營商環境領導小組辦公室
2024年7月23日
句容市“句滿意”優化營商環境2024年
提升行動方案
為貫徹落實省、市關于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部署,全力推進營商環境改革,加快政策集成創新,更高標準、更高水平、更深層次推動全市營商環境建設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優化營商環境的決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加快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一體推進政策、市場、政務、法治、人文“五個環境”建設,持續擦亮“句滿意”服務品牌。對標國內外先進標準和典型經驗,對照各類經營主體普遍反映的難點痛點堵點問題,進一步推動政企直通、服務提升,打通營商服務“最后一公里”,為各類經營主體全生命周期發展提供更優環境,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句容新實踐。
二、營造綜合最優的政策環境,助力營商環境持續提速
1. 升級優化營商環境軟件。持續打造“句滿意”服務品牌。圍繞產業發展全鏈條、企業發展全生命周期,進行政策集成優化、創新突破,研究儲備更多普惠性、功能性支持政策,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持續優化“福地句才”“1+4+N”人才政策體系,升級人才新政,制定出臺人才社保就醫、貢獻獎勵等系列扶持補助政策,以政策升級切實提升引才聚才實際效果。(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人社局、市科技局、市各相關部門、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各管委會。以下均需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各管委會配合落實,不再列出)
2. 完善制度化、規范化水平。做好政策協調、儲備,在政策制定實施上提高效率、強化協同、力求實效。加強行政規范性文件合法性審核,確保文件合法有效,為企業發展提供制度保障。健全企業和行業協會商會參與制度建設工作機制,多途徑做好宣傳工作,鼓勵、支持、引導企業和行業協會商會積極有序參與制度建設。(責任單位:市司法局、市市場監管局、市工商聯、市各相關部門)
3. 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認真落實國家、省、市各級出臺的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政策措施。鼓勵民間資本拓展投資領域,完善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體制機制,充分發揮民營經濟生力軍作用,推動民營企業健康發展,促進民營經濟做大做優做強。(責任單位:市各相關部門)
三、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助力市場主體發展壯大
4. 保護各類經營主體合法權益。嚴格執行全國統一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服務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強化公平競爭審查,著力構建和完善覆蓋事前事中事后全環節公平競爭審查制度體系。優化服務類網上商城采購制度,保障供應商平等獲取資源要素,鼓勵和保護公平競爭,各潛在供應商皆可自由進駐該平臺,經過平臺審核通過后即可參與平臺項目的公平競爭。常態化規范行業協會商會涉企收費。開展社會組織專題培訓,提升社會組織發展能力。提高行業協會商會服務會員企業的能力。(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市民政局、市工商聯、市各相關部門)
5. 深化監管創新模式。持續聯合常州市金壇區開展茅山風景區跨區域、跨部門聯合檢查和專項整治行動。利用“雙隨機、一公開”平臺和線下綜合監管方式,對直接涉及公共安全和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食品、藥品、醫療器械、特種設備等特殊行業、重點領域實行聯合檢查和專項整治行動。對涉及兩地多部門監管職責的問題線索,及時轉送相關部門協同開展核查,做到應查必查、有效處置,防止多頭檢查、重復處罰。(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市公安局、市各相關部門)
6. 助力發展跨境電商。積極響應省市推進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3-2025年),充分利用區位優勢,結合現有優勢產業做好跨境電商發展規劃,出臺相應鼓勵舉措。加快現有載體跨境電商企業招引力度,對重點項目給予重點支持。通過“展會一體、以展帶會”模式,支持跨境電商公共服務平臺和綜合服務平臺建設,幫助中小微、民營企業擴大跨境電商業務。加大對現有跨境電商企業培育引導,舉辦專業培訓活動,鼓勵外貿企業加快業態升級。(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
四、營造便利高效的政務環境,廣泛惠及企業群眾
7. 優化辦稅繳費服務。重點面向新辦小微經營主體開展“開業第一課”,統籌線上線下培訓輔導渠道打造“新手訓練營”,推行征納互動服務模式,構建“精準推送、智能交互、問辦協同、全程互動”的稅費服務新模式。運用新時代“楓橋經驗”,拓展“稅小希”品牌建設,高效響應納稅人繳費人的服務需求。聚焦服務重點項目建設,聚焦支持科技創新和制造業發展、聚焦助力民營經濟發展,建立稅務+涉稅專業服務機構+銀行+便民服務中心的稅費服務矩陣。(責任單位:市稅務局、市數據局)
8. 完善公共基礎設施配套。推廣“水電氣訊”聯辦服務,在政務服務大廳、供電營業廳設立業務聯辦窗口,打通政務系統與水電氣訊企業系統,探索建立統一的市政基礎設施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實現一表申請、統一受理、聯合辦理、聯合驗收。推進居民水電氣訊合并繳費,實現多筆費用“一次查詢、一次繳清”。構建水電氣服務網絡,及時解決恢復小區內供水、供氣、供電問題。(責任單位:市數據局、市供電公司、市住建局、市國投集團、市通管辦)
9. 提升項目服務效率。突出“園區建設提升年”主題,引導產業向園區集聚,助力開發園區營商環境提升。加大重大項目服務力度,開展項目全生命周期服務,常態化推進“百日開工”“拿地即開工”“交房即發證”。按照“一園一策”原則,在開發區探索實施產業園區規劃環評與項目環評聯動改革,選取環境影響相對較小、符合產業園區發展的部分行業項目開展試點,實施環評審批告知承諾制。(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重大項目建設服務中心、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數據局、市住建局、句容生態環境局)
10. 提升政務服務效能。各便民服務中心結合自身特點,做實做優做精,加快“一鎮一品”基層便民服務中心品牌化建設。推進電子營業執照的應用場景,以業務量大、群眾需求強烈的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事項為重點,通過推進電子營業執照跨區域跨部門跨領域互通互認互用,進一步減少各類證明文件,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將公安便民服務“一張圖”繪到底,實體化運行“網辦中心”,打造句容公安特色的“容E辦”網辦品牌,以寧鎮兩地公安“代收代辦”“互通互聯”為主要形式,持續構建“一體化、融合化、同城化”寧鎮跨市公安政務服務示范品牌。(責任單位:市數據局、市公安局、市各相關部門)
五、營造良法善治的法治環境,保護市場主體合法權益
11. 加強社會信用環境建設。健全政府守信踐諾機制,發揮政府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中的表率作用。優化政務誠信監測,加強招標投標、招商引資等重點領域信用建設,完善政府失信預防處置體系。建立健全“政府承諾+社會監督+失信問責”機制,對依法依規作出但未履行到位的承諾列明清單,堅決糾正“新官不理舊賬”“擊鼓傳花”等政務失信行為。持續推進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業賬款專項行動,做好投訴受理、核查辦理、及時反饋、跟蹤回訪等工作。創新信用貸款產品,擴大信用融資比例。(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句容監管支局、市商務局、市數據局、市市場監管局)
12. 暢通企業涉法問題前期咨詢渠道。深化“百所千人助萬企”等活動,持續推動公共法律服務進園區進企業,提供覆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優質法律服務,聚焦企業在合同違約、債務追償等方面的法律需求,分區域、分案由安排律師提供一對一精準法律服務。參加重大招商引資活動,為前期項目預評估、產業評估等提供專業法律風險分析。參與招商引資合同草擬工作,幫助規范合同條款、加強合同管理、排除法律風險。(責任單位:市司法局、市商務局、市各相關部門)
13. 進一步規范行政執法。開展行政執法突出問題專項整治行動,推動解決行政執法不作為亂作為問題。結合日常監管執法工作實際,優化完善涉企行政合規指導清單、免罰輕罰清單,明確不予處罰條件及相應法律依據。加強行政指導服務前置,積極踐行包容審慎監管理念,充分會商、全面規范行政裁量權,抓實整改指導,助推重大項目落地見效,全面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責任單位:市司法局、市重大項目建設服務中心、市各相關部門)
14. 創新拓展糾紛解決渠道。推動健全協調府院聯動機制,市法院和各職能部門建立溝通信息交流和制度共建機制,在政策措施等方面加強整合、形成合力,推動有效、常態聯動。深化商事案件訴前委托調解機制,積極鼓勵審判團隊參與、指導商事案件訴前調解工作,進一步擴充駐法院非訴訟服務分中心解紛力量、充實人民調解工作室力量配備等方式,加大訴前調解工作力度。(責任單位:市法院、市司法局、市各相關部門)
六、營造最舒心的人居創業環境,打造創業者樂園
15. 提升人才引培支持力度。深入推進“金山英才·福地英才專項”計劃、青年人才“金燕來巢”計劃等,開展招才引智“鎮江日”“學子歸來”系列活動。優化“福地青年英才”創業大賽辦賽模式,按產業類別舉辦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和新農人分賽,并給予資金獎勵和項目扶持支持。圍繞“兩群三鏈”加大產學研融合基地、產教融合技能型人才培育基地建設,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建設人才會客廳,打造“人才友好街區”。(責任單位:市委人才辦、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各相關部門)
16. 完善就業服務配套。加強零工市場建設,為靈活就業人員包括外賣員、家政人員、順風車司機等提供服務,開展職業指導、介紹和培訓,促進大齡和困難群體等零工人員就近就業。大力培育和發展人力資源市場主體,優化市場準入,建設專業化勞動力市場、規范化零工市場,持續推進勞務引進工作。(責任單位:市人社局、市各相關部門)
17. 精準對接企業需要。堅持有求必應、無事不擾原則,針對同一事項或關聯工作等開展走訪調研前應加強協調溝通,開展組團聯合調研走訪,避免重復和頻繁上門影響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用好“句滿意·微直播”平臺,為企業提供相關政策輔導。探索建立“智慧容商”平臺,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堅持問題導向,高效處理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堵點、難點,各部門涉企訴求辦理情況實行清單管理,限時通報,逐條整改銷號,確保企業落得下、留得住、育得好。(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工商聯、市各相關部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