馳而不息推進從嚴治黨
——求是雜志社和云南省委宣傳部“三嚴三實”理論研討會側記
“‘三嚴三實’,作為加強黨的思想政治建設和作風建設的重要舉措,是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延展深化,對于貫徹落實全面從嚴治黨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昨日,求是雜志社和省委宣傳部聯合召開了“三嚴三實”理論研討會。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增強踐行‘三嚴三實’的自覺性,時刻牢記對黨忠誠、個人干凈、敢于擔當,用優良黨風、優良政治生態保證‘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貫徹落實。”求是雜志社社長李捷和云南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趙金旗幟鮮明地點明了此次研討會的根本目的。
(一)
如何理解把握“三嚴三實”的重大意義?“三嚴三實”與“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存在何種內在聯系?
研討會從對上述問題的剖析中開篇。
專家們認為,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表明黨中央要在前一階段的基礎上,再添把火、加把力,努力讓好的作風成為黨員干部的思想自覺和行為習慣。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嚴三實’的重要論述,體現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從嚴從實’的鮮明執政風格,為推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提供了重要遵循。”大家在研討中提出,“三嚴三實”聚焦的是作風建設,而本質上是黨性問題,核心是要馳而不息地推進從嚴治黨。
“黨的十八大以來,‘四風’蔓延勢頭得到有效遏制,但也要看到,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自我革新非一日之功”;
“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就是不給政治灰塵容身之所,不予思想毛病喘息之機,推動出汗排毒、治病救人,使我們黨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
……
有的專家指出,協調推進“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必須要有新擔當、新作為、新狀態、新面貌。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三嚴三實”不僅是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繼續深入,更是貫徹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舉措。
大家從不同的側面和角度,對“三嚴三實”要求在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中的重要作用進行了深入研討,形成了廣泛的思想認同、情感認同和價值認同。
(二)
“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短短的24個字,卻蘊含著非常豐富的內涵。
教育部社科中心主任王炳林說,嚴以修身,就是要加強黨性修養,堅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覺遠離低級趣味,自覺抵制歪風邪氣。
“‘三嚴三實’的重點是嚴用權、用好權。”國家行政學院原科研部主任許耀桐一連用“敬畏權力、慎用權力、為公用權、依法用權、履責用權、務實用權、剛直用權、陽光用權、廉潔用權、公正用權”十個詞對“嚴以用權”的要求作出解讀。
中央編譯局秘書長楊金海則從馬克思主義紀律觀的角度闡述道:“‘嚴以律己’的核心是增強黨性自覺和紀律自覺,而鐵的紀律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取得勝利的基本保證。”
昆明理工大學黨委書記周榮等專家認為,謀事實、創業實、做人實,核心是實事求是、真抓實干、忠誠正派,體現了對領導干部政德與政績要求的有機統一。
作為云南涌現出來的踐行“三嚴三實”和“忠誠干凈擔當”的先進典型,老縣長高德榮在書面發言中談及自己的思考體會:“無論職務和條件怎樣變化,不忘恩、不忘本、不妄為的做人原則始終不能改變。忘恩就是負義,忘本就會變質,妄為就會出事……”
專家們指出,“三嚴”針對主觀世界改造,“三實”聚焦客觀世界的改造,二者之間相互聯系、相輔相成、不可分割、層層遞進,體現的是既治標又治本、標本兼治的規律,體現的是處理好人我關系、用權干事關系、他律自律關系、黨性人民性關系。
大家紛紛表示,通過這次學習研討,深化了對“三嚴三實”豐富內涵的把握,進一步增強了貫徹落實“三嚴三實”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三)
理論的源泉來自實踐,理論的價值也在于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研討會上,專家們既注重理論思考,又著眼實踐探索,對踐行“三嚴三實”、進一步加強黨的思想政治建設和作風建設提出建議。
井岡山干部學院常務副院長梅黎明認為,開展“三嚴三實”和“忠誠干凈擔當”專題教育,要從黨的歷史中汲取營養,用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等黨的寶貴精神財富,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在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根守魂,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
中央紀委研究室原副局級紀律檢查員邵景均提出,搞好“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必須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懲治這一手決不能軟。對“不嚴不實”問題突出的干部,要運用紀律和組織手段,通過“傷筋動骨”的教育,達到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
“德治是高地,紀治是中軸,法治是底線。‘三嚴三實’的一個重要舉措就是關口前移。”延安干部學院黨性研究所常務副所長肖純柏建議,要把關口從法紀前移到黨紀,并逐步由黨紀前移到黨性和理想信念。
出席研討會的領導和專家們一致表示,踐行“三嚴三實”是一個系統工程,我們要牢固樹立理想信念,牢固樹立宗旨意識和群眾觀念,牢固樹立法治思維和法治意識,牢固樹立問題意識和戰略意識,牢固樹立黨性修養意識和黨章黨規意識,進一步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成為“三嚴三實”和“忠誠干凈擔當”的自覺踐行者和有力推動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