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菌核病是影響油菜生產的重要病害,對油菜產量和品質影響較大。當前我市油菜處于蕾薹至始花期,3月中旬將陸續進入盛花期,也是油菜菌核病防治的關鍵時期。綜合田間菌源量、氣象條件、品種抗性等因素預測,今年油菜菌核病中等以上流行風險大,因此各地務必加強宣傳發動,精心組織,切實做好油菜菌核病防治工作。
一、 發生趨勢分析
根據田間菌源量、氣象條件、品種抗性等因素分析,今年油菜菌核病中等以上流行風險大。
1、田間菌源量充足。根據近幾年的后期考察,油菜菌核病均達中等以上發生程度,受秸稈還田和重茬種植影響,旱作田殘留大量菌核。隨著氣溫升高,子囊盤將進入萌發盛期,在油菜盛花期極易造成侵染。
2、氣候條件有利病害發展。3月2-4日的低溫多雨天氣導致田間濕度過大。據氣象部門預測,3月12日,14-15日將出現兩次降雨,油菜盛花期多雨,有利于病菌侵染和繁殖;油菜成熟前20天遇到連續陰雨,有利于菌核病擴展流行。
3、品種抗病性不強。我市種植的油菜品種抗病性普遍較差。前期凍害也導致部分油菜抗逆性下降,容易感染病菌。
另外,隨著氣溫的回升,蚜蟲的發生量也會大幅度增加,因此要做好蚜蟲的兼治工作。
二、防治意見
油菜菌核病是典型的氣候性病害,應堅持“抓住適期、主動出擊,病蟲兼治、藥肥混噴”的防治對策,在盛花初期預防菌核病,兼治蚜蟲,加入適量葉面肥,防病治蟲、保莢增重。
三、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
加強田間管理,清溝理墑、防漬降濕,做到雨止田干、溝無積水,降低田間濕度,抑制菌核萌發,促進根系生長,提升抗逆能力;在油菜盛花至終花期,摘除油菜基部病葉、老葉,并帶出田外,改善株間通風透光條件,減輕發病程度,建議實行2年輪作,減少菌源積累。
2、化學防治
防治時間:油菜盛花初期(油菜主莖開花率90%左右)。
防治藥劑:每畝用200克/升氟唑菌酰羥胺懸浮劑50-65毫升或33%多·酮可濕性粉劑100-130克+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4-8克或0.3%印楝素160克等+98%國光硼30克,加水40-50千克均勻噴霧。一般田塊確保用藥一次。豐產方、高產田等長勢好的田塊必須用好兩次藥,在第一次藥肥混噴后,隔5-7天再單用防病藥劑。
四、注意事項
1、嚴格按照規定劑量和濃度科學施用農藥,田間噴藥要均勻。水量、藥量、硼肥量要足,做到油菜全株噴霧,特別是中、下部莖稈要均勻噴到藥液,以確保防效。
2、若遇連陰雨天氣,應搶降雨間隙用藥,藥后4小時遇雨應及時補噴。
3、油菜后期需繼續查看蚜蟲發生情況,對發生較重的田塊應立即用藥防治。
4、用藥后的包裝物要進行回收,以減少環境污染。
句容市農業農村局
2025年3月1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