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間,我市錨定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目標,以深化平安建設為核心,通過高標準打造綜治中心、深入推進“精網微格”提升工程,構建起“上下貫通、左右協同、全域覆蓋”的平安建設新格局,讓群眾安全感、幸福感持續攀升。
綜治中樞提質:打造“一站式”治理硬核平臺
市綜治中心醫療糾紛調解室內,患者家屬李女士緊緊握住調解員朱世平的手,“太感謝您了,事情總算有了著落。”此前,她的家人因闌尾炎手術恢復問題與醫院僵持近一個月。
“調解不是‘和稀泥’,得懂法、懂理,更得懂人心。”朱世平說。隨著群眾法治意識提升,句容醫療糾紛年增速達30%,去年他參與調解的70起糾紛,結案率超98%。“矛盾像火苗,剛冒頭時最易撲滅,我們就是‘滅火器’,晚一步就可能燒大。”遇到復雜糾紛,他還會牽頭衛健、司法等部門聯合“會診”。
在綜治中心,每位調解員都有“看家本領”。深耕房產領域8年的韓曙光,總結出“聽訴求、查法規、找平衡點”三步調解法,成功率始終超95%。“群眾來調解,是帶著信任來的,不能讓他們失望。”他的抽屜里,一封封“感謝信”格外暖心,字里行間都是認可。
作為全市平安建設“神經中樞”,綜治中心創新打造“2廳6區11+N室”功能布局,一站式接待大廳直面訴求,聯動指揮大廳實時調度,多元調處區、遠程公證室等專業空間按需配置,從家長里短到產權糾紛,群眾在這里幾乎能找到所有“解決方案”。
打破部門壁壘,是中心高效運轉的關鍵。以往各部門“單兵作戰”,群眾“多頭跑”;如今采取“常駐+輪駐+隨駐”模式,28家單位、10個專業調解組織入駐,市場監管常駐解消費糾紛,人社輪駐對接勞動爭議,特殊問題隨叫隨到,實現“群眾不用跑,部門協同跑”。針對非警務警情“權責不清、處置滯后”痛點,中心創新“110+綜治中心”機制,警情自動導入、專業分派,調處成功率達99.34%。
數據賦能更讓治理從“被動響應”轉向“主動預判”。中心打通“蘇解紛”“陽光信訪”數據,對接“平安句容”APP,構建全維度數據池,通過“協調—研判—督辦—回訪”閉環,確保訴求“件件有落實”。近年來,僅市級中心就化解糾紛數千起,成功率超99%,真正實現“矛盾化解最多跑一地”。
精網微格深耕:激活基層治理“神經末梢”
清晨的街道,藍馬甲身影格外顯眼——微格聯絡員戴繼濤和尤安捷帶著“網格日志”巡查,居民反映的下水道堵塞、垃圾雜亂,他們一一記錄上報,“每天走兩萬多步累,但居民說‘謝謝’,就值了。”
作為老城區,崇明街道人口密、老舊小區多,治理難度大。為此,街道按50至100戶為單元,將116個自然網格細分為417個微網格,54個專屬網格,構建“社區干部網格長+專職網格員+熱心居民微網格聯絡員”隊伍,要求做到“五掌握”——每戶情況、重點人群、安全隱患、矛盾糾紛、業務知識全清楚。“以前干部‘管一片’顧不上,現在三級聯動,各司其職,效率翻了番。”去年,街道通過微網格收集訴求800余件,解決率98%,不少“小事”都得到妥善處理。
如今,“精網微格”已覆蓋全市。全市劃分網格1281個,配備網格員1304名,主城區實現專職化,253名專職網格員扎根基層。為讓網格員“留得住、干得好”,句容創新出臺選拔辦法,去年12名優秀網格員晉升為社區工作者;吸納黨員、“五老”人員組建志愿隊伍,形成“1微格+1聯絡員+N志愿者”模式,讓治理從“政府干、群眾看”變成“大家一起干”。
機制創新更提效能。2023年,句容在鎮江率先出臺專屬網格管理規范,獲省委政法委肯定;依托“平安句容”APP,網格員完善“網格地圖”“樓棟經緯度”,錄入17.3萬條地址、60.1萬條人口信息,為精準服務提供支撐。分析數據發現某小區老人“買菜難”,社區便開設“便民菜點”;2024年9月,931名政法網格指導員進駐,與網格員“雙重聯動”,寶華鎮兩戶村民因宅基地爭執,法官當天上門普法、丈量邊界,迅速化解糾紛。截至目前,“網格+普法”“網格+調解”累計解紛118件,成功率99.5%,7600余名群眾受益。
三治融合賦能:夯實平安建設“基層根基”
“平安好不好,群眾說了算。”我市堅持自治為基、法治為本、德治為先,讓治理既有“力度”,更有“溫度”。
以自治聚合力,群眾成了治理“主角”。“綜治銀行”“網格超市”是不少社區的招牌——參與志愿服務得“綜治積分”,可兌換生活用品、免費法律咨詢。華陽街道200余名居民兌換積分1.2萬分,參與服務300余次。評選“社會治理先進村(社區)”、成立“村民議事會”,小區停車管理、環境改造等大事,群眾一起商量著辦,后白鎮西城村靠“村規民約”,矛盾糾紛同比降40%,獲評市級先進。
以法治強保障,筑牢平安底線。常態化掃黑除惡、嚴打電信詐騙,去年全市電詐發案率降25%、破案率升18%;“百所千人助萬企”“民法典宣傳月”精準普法,企業享法律護航,老人學防騙知識,青少年看法治情景劇。目前,句容有3個國家級、90個省級“民主法治示范村”,8000余名“法律明白人”扎根基層,讓法治觀念深入人心。
以德治潤人心,化解矛盾于源頭。天王鎮老黨員憑“熟人優勢”,去年化解15起鄰里糾紛,其中一起20年的宅基地矛盾,“磨”成和解;郭莊派出所快速找回走失精神障礙患者,暖心案例傳遍街巷。我市還將“綜治銀行”與家訓家風結合,老黨員、老干部化身調解員,讓鄰里情、鄉土情成為化解矛盾的“潤滑劑”。
站在新起點,我市將持續深化綜治中心建設、升級“精網微格”、完善“三治融合”,以“專業+機制+大數據”繪就更美的平安圖景,讓平安之花綻滿城鄉,為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貢獻更多“句容經驗”。
曹 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