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句容文化旅游發展碩果累累的豐收之年。過去五年,我市以“+文旅”為戰略支點,通過品牌創建賦能新場景、農文旅體商融合激活新引擎、區域協同構建新格局,奏響了一曲協同創新的山水“交響樂”,交出了一份令人矚目的成績單。
文脈賡續,讓歷史“活”在風景里
9月10日,赤山湖灌溉工程成功入選2025年(第十二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成為江蘇省今年唯一入選的水利項目,為句容文旅發展再添“國際名片”。
“申遺”工作是我市打造文化旅游品牌矩陣的重要抓手。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茅山風景區,過去五年不僅承辦了第五屆國際道教論壇,還積極參與“洞天福地”申報世界遺產工作,目前正配合鎮江考古所深入開展申遺考古調查勘探工作。
圍繞品牌創建,我市推動文旅“以創促建”工作。茅山湖、侖山湖等度假區創建取得新成效,葛仙湖公園通過“城市客廳”定位、歷史文化元素深度挖掘和國家3A級旅游景區創建,成為彰顯歷史文化名城的顯著“標識”。
漫步葛仙湖公園,八根祥云石柱矗立廣場,顏真卿、葛玄等歷史人物浮雕引人注目,三臺閣、華陽書院等文物保護單位直觀展現著句容的歷史文化脈絡。來自上海的游客張峰波感慨:“優美的景色與悠久的歷史交相呼應,豐富的文化氣息沁人心脾,感受真好!”
古今對話,讓街區“長”在景區中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在寶華山千華古村,香痕創作藝術家宋軍生一邊即興創作,一邊向游客介紹。30名北京宋莊藝術家齊聚句容,圍繞香痕、繪畫等領域,重新構建千華古村空間形態,促進潮流藝術與當代藝術的交融。
過去五年,寶華山景區通過文化賦能產業,打造了兼具傳統底蘊與當代美學的藝術體驗街區;通過演繹重塑品牌,將非遺技藝融入節目編排,打造中華傳統禮儀文化傳承和體驗項目;通過壯大陪伴經濟,開放親子樂園和瀕危植物科普館,形成多維親子業態。茅山景區通過弘景廣場打造、基礎設施改造和望悠谷等項目建設,極大提升了游客體驗感。
“在道教勝地品咖啡、賞日出、看星星,是一種別樣的體驗,非常棒!”來自南京的游客王女士在茅山景區頂宮觀日懸崖民宿咖啡廳笑著說道。
多元融合,讓“流量”變為“留量”
“十四五”期間,我市農文旅體商進入深度融合發展時期,不僅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省內外游客,還激活了區域內的消費新引擎,讓“流量”變為“留量”。
我市成功舉辦年貨大集,實現“時間延長至9天、場地擴容至葛仙湖公園、篩選200余家優質企業”三升級,配套汽車展、房展、非遺表演等,銷售額突破500萬元,惠及市民游客12萬人次。打造“花濃果香”多元化文旅消費市場,白兔草莓通過“草莓生活匯”跨界活動吸引年輕家庭客群,華陽福桃在推出銷售采摘研學路線的同時開設沉浸式市集,進一步擴增消費人群。丁莊葡萄延續“文旅助農”主線,以游促銷拉動農產品消費市場活力。
此外,我市積極承辦大運河鐵人三項和自行車系列賽、LTW國際路亞大獎賽年度總決賽、江蘇省老年人體育節開幕式等高規格賽事活動,帶動游客2萬余人次,實現綜合收入3000萬元。借助火爆的體育賽事“蘇超”,我市通過茅山、寶華山等景區發布免費游政策吸引大量游客,還在城區組織球迷線下看球,聯合商家發放消費券20余萬元。
開放共贏,讓句容“聯”入長三角
句容地處長三角腹地,在寧鎮揚一體化發展中有著獨特的優勢。過去五年,我市全面對接周邊城市、協調內部板塊,加大對外宣傳推介力度,完善各類旅游研學路線,多方面多領域協同“共享”,全力構建起句容文旅發展新格局。
在宣傳推介上,我市先后前往港澳、成都、上海、重慶等地,參加國際授權展、“水韻江蘇·有你會更美”國內集中推廣周、長三角惠民市集、澳門國際旅游博覽會等推介會。以寧句城際軌道交通開通、特色農產品進金陵、312國道開通為契機,開展系列文旅推介會。
在旅游路線上,我市推出“巳”季八福線、“巳”季皆景微度假精品線路等旅游線路,涵蓋觀光、親子、研學、運動和養生等主題,逐步破解“過夜游客少、旅游線路體驗感差、消費活力帶動力不足”等難題。
在區域協同上,成功承辦寧鎮揚(句容)微度假推介交流會,推動南京、鎮江、揚州三地文旅資源共享與深度合作,共同打造區域微度假新品牌,并正式建立“寧鎮揚3+3”合作機制。與金壇達成戰略合作,建立大茅山旅游聯盟,實現“一票通”,共享茅山資源,共同以“中國茅山”旅游目的地展現在大眾面前。
當前,我市正以茅山、寶華山、赤山湖為核心軸線,串聯周邊田園、鄉村、城鎮資源,打造五大功能區;在茅山、寶華山片區試點“民宿+數字游民+企業創業”,吸引南京都市圈數字游民入駐、創業團隊落地;將聯合南京、鎮江推出“寧鎮”康養研學跨區域路線,上線“高鐵票+景區門票+民宿”聯票優惠,吸引更多的游客群。
“十四五”規劃中的句容,文化旅游正在多行業、多領域、多元化的“開花結果”,未來也必將以昂揚奮進的姿態全力實現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這一鮮明目標。
張慧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