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國一流民俗村
—— 破解鎮(zhèn)江句容寶華山“千華古村”的成功密碼
擁有“律宗第一名山”和國家森林公園美譽的寶華山,在千華古村開街以來,旅游業(yè)便提擋加速進入了爆發(fā)式增長的快車道,更創(chuàng)造了新開發(fā)景點當年便實現(xiàn)收支平衡的業(yè)內(nèi)奇跡。
黨的十九大提出了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F(xiàn)代化進程中的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加速,往往帶來農(nóng)村空心化,因此發(fā)達國家普遍重視鄉(xiāng)村建設。千華古村的開街,不僅提升了旅游業(yè),促進當?shù)鼐用竦木蜆I(yè),也帶來了當?shù)剞r(nóng)民的增收,給他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寶華山原名“花山”,在群山懷抱的山腳下有一座久負盛名的楊柳泉村。這就是千華古村的前身。
古村曾是歷代商賈云集的地方。走近古村,你會發(fā)現(xiàn),這一充溢著明清風格的村落古色古香,依歷史背景還原的建筑盡顯明清文化的氣息,八面玲瓏,清凈秀雅,時時處處展示著濃郁的民俗風情。
古村依托寶華山原生態(tài)的自然美景,近4萬平方米的以明清文化為特色的鄉(xiāng)村古建筑群,營造出步步是景、處處是情的世外桃源。從古村的入口進去,茶樓、糧油鋪、酒館、酒坊、豆腐坊、小吃鋪、首飾鋪、燈籠鋪、中藥鋪、香艷樓等等明清建筑,錯落有致地分布其中,完整真實地展現(xiàn)了明清時代黎民百姓的生活狀況,市井民俗氛圍格外濃烈。
漫步古村,但見飛檐下,燈籠串串,繞過酒坊門口的八仙桌,穿過懸掛蓮花燈的長廊,在水榭里就能晀望到秦淮水閣,清泉汩汩自山上往下流淌,途經(jīng)大大小小的山石,飛濺起迷蒙的水霧。長廊邊上就是熱鬧的香艷樓,朱紅色的大門對開,嵌在青磚壘砌的圓拱形下,盡得山水園林意趣。在香艷樓二樓的古戲臺上,兩個著古裝的演員穿梭于飄揚的大紅絲綢帷幔間,深情對唱,無論黃梅戲抑或昆曲,眉眼里都是散不盡的風情,一段段被歲月打磨的陳舊風月,使得古韻十足的香艷樓充滿了文化氣息。樓下四合院里,圍滿了看客,穿著打扮新潮的紅男綠女在那里鼓掌叫好,古意與時尚交融并錯,在這里四處蔓延。風中搖蕩的燈籠像是把人直接籠罩到溫柔鄉(xiāng)里。
瑞雪迎春,轉眼春節(jié)將至,現(xiàn)代人普遍感嘆現(xiàn)在的年味越來越淡。為了讓都市忙碌的人們能夠體驗到濃濃的年味,千華古村今年特地邀請了秦淮花燈制作匠人,精心制作了一大批各色各樣的花燈,將古村裝扮得花團錦簇。游客不僅可以欣賞古村美景,也可以競猜燈謎、賞玩花燈,為節(jié)日增添趣味。
為了接待四方的游人,古村自然少不了客棧。走在小街小巷之間,冷不防就會遇到一家客棧,如沐蘭苑、三十六季等等。這些各具特色的客棧多在秦淮水閣下面,人住其中,隱隱的水聲不絕于耳。干脆打開門窗吧,讓湖水從眼皮底下流過,風情與味道在心底回味。原來秦淮源頭有二,一出句容寶華山,一出溧水東廬山,合流后入方山,自通濟門入于郡城。歷盡滄桑的秦淮河演繹過多少才子佳人的悲歡離合,如今都成煙云。
至于在古村熱鬧的中心地帶的鳴翠谷,作為小別墅型的客棧,十九間院子演繹出舊時家居的味道——門前的庭院與天井,木門與門栓,都是蘊藏在心靈深處的文化鄉(xiāng)愁。
古村里的人,會跟你講述柳如是的傳奇故事,會告訴你古村是都市人的一個夢,在這里不管是游玩、散心,還是吃特色、賞風情,哪怕在小巷喝喝茶發(fā)發(fā)呆,心是安靜的,快樂是單純的,有洗凈鉛華的味道。
更令人驚喜的是,古村里還聚集了傳統(tǒng)非物質文化傳承人。在千華古村民俗表演廣場,我們可以領略中國古代民俗技藝的魅力,可以觀看江湖絕活、中幡、變臉、噴火、爬刀山、街頭馴猴、馴老鼠、木偶戲、古彩戲法等傳統(tǒng)的民俗節(jié)目。與此同時,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研究基地也正式落戶景區(qū),進一步挖掘寶華山區(qū)域的歷史文化底蘊。
想了解萬年前江南地區(qū)先民們是如何生活的嗎?那么就請走進“丁沙地部落”吧。丁沙地遺址地屬句容寶華山國家森林公園,遺址是一海拔28.2米高出地面6米的崗地,東西長250米,南北寬200米。1998年7月-11月,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對此進行搶救性發(fā)掘,出土了石器、骨器、陶器等實物。從出土的斧、缽、鏇、磨、盤等石器和網(wǎng)墜、骨器等石物以及豬、羊等獸骨來看,當時已出現(xiàn)了輔以漁、獵業(yè)的原始農(nóng)業(yè),并開始飼養(yǎng)家禽,是寧鎮(zhèn)地區(qū)發(fā)現(xiàn)的較早期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屬于良渚文化時期。
目前,丁沙地遺址完美地模擬古代新石器時期的部族生活情節(jié),再現(xiàn)了先民們歌舞表演、祭祀文化、牲畜馴養(yǎng)等生活狀態(tài),讓游客瞬間穿越到一萬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感受遠古時代先民們的原始生活。據(jù)介紹,一期建設的祭祀廣場已經(jīng)投入運營,有潑水體驗、部族民間表演、歌舞晚會等互動性項目。其中祭祀場三面都是看臺,可以容納近2000人同時觀賞演出。
走進古村,心情是放松的,呼吸是順暢的。尤其是來到幽溪谷時,久居都市的人們會由衷感受到洗肺的妙處。
山水寶華,寶華山的水是聞名的。幽溪谷主要由彎折曲繞的山泉水系和兩側生態(tài)山林構成。目前的幽溪谷是在原有瀑布山谷基礎上的創(chuàng)新優(yōu)化。這里植物密布,生態(tài)優(yōu)越,森林覆蓋率超過了90%,空氣中的負氧離子含量高達每立方厘米2萬以上,負氧離子高于市區(qū)96倍,是不折不扣的天然氧吧。
樹梢上的佛閣是古村獨特的景觀。本著不破壞佛道一草一木的原則,隨著山勢的升高,將佛道及佛閣建筑架空于地面之上,其間用木棧道將建筑之間相連。這樣架構既不破壞原生態(tài)自然,又充滿特色。
佛閣四周的四塊匾額,東為“嵎夷”,西為“昧谷”,南為“南交”,北為“朔方”,蘊含天下安定、四海臣服之意,是天下太平的美好祝福。
仿佛是歷史的穿越,仿佛是時光的倒流,千華古村將昔日的鄉(xiāng)村光景重新搬到現(xiàn)代人的眼前,將歷史性、民俗性、參與性融為一體,一場集文化體驗、休閑體驗、觀光體驗于一體的“永不落幕的古廟會”正在這里上演……
千華古村掩映在寶華山的山腳下,村里有一條山溪穿過,村外有北泉湖環(huán)繞,是一處獨具江南水鄉(xiāng)特色的古村落。據(jù)說南京秦淮河的發(fā)源地之一,就在寶華山下的千華古村。以前,古村邊上有一處叫“蝶泉”的小湖泊,便是那十里風光秦淮河的源頭。傳說當年乾隆下江南,來到千華古村,聽了“蝶泉”介紹后,皺了眉頭,心想,這“蝶”字跟“跌”同音,有點不吉利。于是乾隆手一揮,說:我看這古村到處楊柳依依,就叫它“楊柳泉”吧?;实鄣脑挘褪墙鹂谟裱园 S谑恰暗绷ⅠR改成“楊柳泉”,千華村,也更名為“楊柳泉村”。此后,乾隆先后6次登臨隆昌寺,每次都是下榻于“楊柳泉村”,可見這寶華山下的古村有何等的吸引力。
山間云霧縹緲、清靜絕塵,夏天涼風送爽、氣候宜人,實為避暑消夏之勝地。若登上山頂,頓覺心曠神怡、大開眼界。而俯視山下,大江東去金濤千頃;環(huán)顧棲霞、牛首、九華,嵐光翠影,眾山點頭;極目句容、儀征、六合諸邑,若隱若現(xiàn),煙樹萬家。感嘆之余,不由人想起當年乾隆皇帝在此留下的詩句:“登觀忘萬慮,小坐亦堪欣?!?/span>
漫步寶華山,山路蜿蜒曲折,兩邊的植物不時映入眼簾,多為蕨類植物和中草藥,間或與你擦肩而過的,說不定就是有著千萬年歷史的珍稀樹種。
寶華山靜臥于長江之濱,西與南京鐘山、棲霞山綿延相連,是寧鎮(zhèn)山脈的第一高峰,“東臨鐵甕,西控金陵,南負句曲,北俯大江”,氣勢雄偉,挺拔而壯麗。寶華山原名花山,盛夏季節(jié)黃色野花漫山遍野。開山之祖南朝梁代高僧寶志登山結庵講經(jīng)傳教,此山遂名聲大震。寶志圓寂后,花山遂改為寶華山。寶華山歷史悠久。山腳下的“丁沙地遺址”距今近7000年,曾出土過大量的石器、骨器、陶器等實物,是一處“寧鎮(zhèn)地區(qū)早期的新文化遺存”。
寶華山“水流石不動,山靜云自飛”。以佛教傳世的寶華山更有“二龍四池七臺九洞十二泉”之勝景,集“林麓之美、峰巒之秀、洞壑之深、煙霞之勝”于一體,人在山中走,如在仙境行。
寶華山的“霧?!北戎S山云海毫不遜色。那乳白色的嵐氣時濃時淡,變幻莫測;濃時如絮,淡時如煙,峰巒寺廟,時隱時現(xiàn);如青春少女神秘的面紗,似九天仙女飄臨凡間;溪水潺潺,松濤和鳴,鶯聲燕語,一切盡沉醉在濃淡相宜的曉嵐靄氣之中。乾隆皇帝曾六上寶華山,發(fā)出由衷的慨嘆:“寶華深處秀,問路語吾曾?!笨滴跻矓?shù)度來游,賜銀賜物,不吝墨寶。
寶華山國家森林公園,森林覆蓋率達92%。古木參天,葉稠蔭翠,根株蟠結,綠草茸茸,落英繽紛。
寶華山地帶性植被保存完好,據(jù)統(tǒng)計植物有124科、352屬、529種。山上珍稀樹木繁多,椴樹、銀杏、紫蘭等樹種成長良好。其中,“寶華玉蘭”更是寶華山所獨有,其祖先誕生于300萬年前的新生代,歷經(jīng)氣候驟變,冰川浩劫而不滅,被人們稱為研究自然歷史的“活標本”。寶華玉蘭是江蘇省“生物名片”,落葉小喬木,花期3月,花朵多而大,形狀如蓮?;ò臧咨孔霞t色,花香濃郁。葉為懸膽形,樹皮灰白色?;ㄖx結籽,其籽艷紅,被緊裹于長條形灰色外皮花房室內(nèi)。寶華玉蘭木材大都通直細致,為良好用材;其花可制香精和作藥用、食用。這里動物資源豐富,有豺、狼、獐、狐等20多種哺乳動物,畫眉、八哥、白鷺等近百種鳥類,具有較高的觀賞和研究價值。1984年,江蘇省在這里設立自然保護區(qū),之后又列為國家級森林公園。
寶華山在我國佛教史上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山中隆昌寺已歷經(jīng)1500余年滄桑,是目前國內(nèi)最大的傳戒道場。是故,寶華山被稱為“律宗第一名山”。
隆昌寺始建于南北朝梁代天監(jiān)元年(公元502年),原名千華寺,自高僧寶志創(chuàng)寺以來,已逾1500年,建筑雄偉,有999間半之稱。
據(jù)《寶華山志》記載,“寶華律宗為金陵四百八十人梵剎最上者”。明萬歷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高僧釋妙峰奏請擴建獲準,明神宗賜“護國圣化隆昌寺”額,遂為“隆昌寺”,是近代最大的傳戒道場,盛名海內(nèi)外。由于寺廟建在山坳之中,史稱“山為蓮花瓣,寺在蓮花中”。
古寺被青山環(huán)抱、古木掩映,常年云鎖霧罩,清靜絕塵,盛夏無暑,真乃佛門名剎。歷代高官貴人、名流雅士紛紛登山瀏覽,留下千古佳句,詩文百余篇。梁武帝、康熙、雍正、乾隆都曾駕臨,史載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六上寶華山,六進隆昌寺,至今寺內(nèi)還珍藏著欽定鎮(zhèn)山玉印,皇帝用過的萬壽枕頭、九龍杯(現(xiàn)已佚失)和光緒年間鑄造的可煮千斤大米的5口鐵鍋及銅殿、無梁殿等。
每一尊佛像,都好像在向世人微笑,帶著幽靜脫俗的古韻遺風,讓人們在凝望中找尋到了那種久違的平和心境。
站在寶華山頂峰的拜經(jīng)臺極目北眺,但見長江如帶,蘇北平原煙樹蒼茫;西望棲霞山、湯山,山青如洗,楓葉如畫;東顧鎮(zhèn)江,金、焦二山如浮現(xiàn)在揚子江中的兩塊碧玉,山光水色美不勝收?!叭f山堆里看云松,曲庵幽溪復幾重;為愛泉聲過林去,不知煙寺耳聞鐘?!边@是對寶華山的真實寫照。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依托寶華山國家森林公園豐富的旅游資源和原址古村的轉型升級,千華古村在旅游開發(fā)和民俗文化的挖掘上取得的經(jīng)驗,是值得借鑒的。”江蘇省旅游局信息中心副主任江偉說。許多新建景點沒有達到預期效果,一條主要原因就是他們沒有文化依歸。千華古村在寶華山建設,顯得一切都很自然,沒有突兀感,游客的體驗滿意度較高。
“民俗是我們千華古村旅游的著力點,我們將不斷加強古村在民俗方面的建設,努力將千華古村打造成為中國第一民俗村?!闭雇磥?,古村建設負責人袁琦女士充滿自信。
千華古村 月月有節(jié)慶 天天有活動
寶華山四大主題活動
4-6月:泡山節(jié)
7-8月:生態(tài)休閑節(jié)
9-11月:民俗文化節(jié)
12月-次年3月:花山古廟會
景區(qū)地址:江蘇省句容市寶華山國家森林公園北大門(312國道旁)
咨詢電話:400-158-88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