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細菌性條斑病是全國農業植物檢疫性病害,也是我省雜交水稻上的重要病害,近年在我省部分雜交秈稻田有一定面積的發生,對糧食安全構成威脅。綜合考慮今年氣候條件、品種布局、田間菌源等因素,預計2025年我市水稻細菌性條斑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為切實做好水稻細菌性條斑病防控工作,控制其擴散危害,制定本防控意見。
一、規范調查監測,及早發現預警
水稻細菌性條斑病從秧苗期到抽穗期都會發生,但以分蘗末期到始穗期發病較多。為保證早發現,早防控,認真開展田間調查,掌握在水稻秧苗期、分蘗末期和始穗期,尤其是水稻移栽后遇長時間連陰雨天氣時要開展全面普查,農技人員深入重點村組詢問調查,向當地農民了解情況,及早發現疫情,為準確及時防治細條病提供科學依據。
二、采取有效措施,精心組織防控
1、加強源頭檢疫管控。(1)嚴格調運檢疫。加強對外地調入的水稻種子檢疫,查驗檢疫證書,雜交水稻(包括部分雜粳)種植區可加大抽樣復檢力度。提高種子檢疫認識,杜絕種植大戶從發病區域調運種子和秧苗等行為。各農資店對從發病區域調入的種子要及時送檢,發現疫情及時處置。強化疫情封控撲滅措施,對新發生的零星疫情點,要實施有效防控。(2)規范產地檢疫。水稻制繁種區重點查驗原種來源和檢疫證書,對由疫情發生的重點地區調入的種子進行復檢; 嚴格按照產地檢疫規程開展田間檢疫,確保調查頻次和面積, 產地檢疫合格的認真核定產量后簽發證書。
2、輪作換種。這是控制細條病最經濟高效的措施。對發生細菌性條斑病的田塊推廣“秈改粳”,“水改旱”措施。
3、推進種子處理。播種前選用 20%噻唑鋅 200~400 倍液常溫浸種 36~48 小時后催芽播種;或使用 40%三氯異氰尿酸300~600 倍液浸種 12 小時,清水洗凈后,再用清水浸種 12 小時后催芽播種。
4、做好帶藥移栽。堅持秧田預防和大田控制相結合。在移栽前 2~3 天對苗床或育秧盤進行噴藥預防,防止帶菌秧苗進入大田,預防大田早期病菌侵染,藥劑可用噻唑鋅、噻霉酮、噻菌銅等。
5、及時藥劑封控。大田零星出現病斑要及時藥劑封控,并對周邊區域施藥保護,5~7 天后再次用藥防控。未發病田塊和雜交水稻制種基地在分蘗末期和孕穗末期施藥主動預防。藥劑可選用噻唑鋅、噻霉酮、噻菌銅、氯溴異氰尿酸等。
6、注重科學用藥。用足藥量、水量,圍繞發病中心由外而內進行噴藥。遇臺風、暴雨及時補治。 注意藥劑輪換使用,生物藥劑在發病前或發病初期使用。
7、科學肥水管理。要加強栽培措施,培育無病壯秧。要科學施肥,合理灌溉,避免大水串灌、漫灌,淺水勤灌,避免病田水流向非病田。
句容市農業農村局
2025年4月1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