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村、各部門、各有關單位:
經研究,現將《茅山風景區森林防滅火應急預案》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句容市茅山風景區管理委員會
2024年 1月11日
茅山風景區森林防滅火應急預案
茅山風景區現有林地面積5.3萬余畝,轄區內有東進、磨盤山兩個國營林場,總計9萬余畝。森林火災是危害森林資源的大敵,它不但破壞生態環境建設,而且危及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近年來,隨著地被物增厚,進山人員不斷增加,森林防火工作面臨的形勢越來越嚴峻。為了迅速、有效地處置森林火情,減少損失,做到快速反應,確保集體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現根據上級有關精神,結合茅山管委會實際情況,特制定本預案。
一、精心組織,加強領導
1.為了加強對森林防火工作的領導,設立茅山風景區森林防火指揮部,由茅山風景區管委會主任任組長,分管副主任任副組長。指揮部下設辦公室,由規劃建設部姚芬兼任辦公室主任,辦公地點設在茅山風景區管委會規劃建設部,電話號碼13952897115。
2.各有林村要把森林防火工作擺上村兩委重要的議事日程,按照“預防為主,積極撲滅”的森林防火工作方針,加強領導,明確分工,責任到人。
3.森林防火高火險期間,各行政村特別是重點有林村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明確領導帶班,值班人員要堅守崗位,不得擅自離崗,認真做好電話記錄,發現火情確保及時上傳下達。
二、強化宣傳,落實責任
1.廣泛深入開展《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森林防火條例》和禁帶火種進山作業、游玩等有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禁火區和進山路口均應設立固定的宣傳警示牌,并在山場顯眼位置刷寫宣傳標語,增強進山人員防火意識。
2.全面實行管控制度。各村要修訂護林防火村規民約,明確帶火源進山、野外違章用火的處罰規定,加強火源管制。
3.落實村兩委干部和護林員包片、包山頭、包路口制度,護林員要嚴格執行巡山制度,對自己所管轄的山場要實行常年性全天候路口巡山執勤。村兩委要切實擔負起森林防火的責任,對責任范圍要加強督查,消除隱患。
三、撲救準備
茅山風景區組建12支森林防火應急突擊隊,共計139人。茅山風景區森林消防隊、東進林場、各村日常要對撲火隊員進行必要的撲火知識教育和訓練,做到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全區撲救力量,具體分工為:
1.指揮組
組織實施火情處置方案;下達指令或分配任務;向火場指揮員或撲火隊下達指令;收集火場撲救和其他工作信息;掌握火情動態,向市森林防火指揮部報告。
指揮組由茅山風景區管委會副主任金峰負責。
2.撲救組
負責召集各有林村負責人及護林員當向導;召集各撲火隊伍,登記撲火隊伍人數和上山時間,明確上山線路。
撲救組由茅山風景區管委會副主任楊世祥負責
撲救一組:
組 長:張明(電話:13605290677)
撲救組成員:包軍、陳金偉、姜浩、葉茂、周清泉、嵇震宇、王寧、朱雙平、尹富闖、馬曉輝、羅先華、王賢和、厲成斌、笪劍、曾志祥、胡冬林、朱其兵
撲救二組:
組 長:吉冬根(電話:13952995190)
撲救組成員:賀國翔、王杰、尚文、陳新、朱立軒、王京、黃鵬、曹明清、鄒煜、趙楊、丁龑、陳勇吉、王翔、黃白生、周繼平、周超、石俊
撲救三組:
組 長:遲浩鈞(電話:13625267726)
撲救組成員:高子正、曹樹國和各村的森林防火應急突擊隊成員
3.后勤組
負責組織撲火機具和救援物資的調運、采購、運送、交接、分發、回收和記錄等工作。
若出現火場撲火隊員受傷或生病需要急救時,后勤組應安排專人做好營救工作。
后勤組由茅山風景區管委會副主任王世界負責,辦公室主任吳玉偉協助。
四、撲救程序
1.任何單位或個人一旦發現森林火災必須立即撲救并向所在村或管委會報告。
2.管委會、村接到火情報告后,必須迅速啟動撲救森林火災預案,召開森林防火指揮部成員緊急會議,研究制定撲救方案。下達撲火救災各項指令,發出組織撲救森林火災緊急通知,調遣撲火隊伍進行撲救,撲救組人員要在半小時內趕赴現場撲救。
3.撲救組隨時向指揮組報告火場火情情況,并逐級上報火情,(市森林防火辦電話:0511-87235181,免費報警電話:12119)。
4.山火未徹底撲滅,撲火人員不得撤離現場,撤退命令由現場指揮員下達。明火徹底撲滅后,應對火災現場進行全面檢查,清除暗火,并由火災發生的村負責留足力量繼續觀察,直到確保不復燃為止。
5.后勤組要做好必要的救援物資保障。
五、撲火器具的儲備
各有林村應儲備柴刀10把,滅火彈20只,掃帚20把,滅火機2—4臺。要保證撲火設備完好,隨時添加,隨時動用。
六、重點線路安排
主要分布八個行政村:墓東、玉晨、茅山、夏林、潘沖、李塔、馬埂、上桿;天樂、后河兩村也應做好相應工作。
第一條線路,墓東水庫北至玉晨三茅峰民兵水庫,由劉德春、王磊二人負責。
第二條線路,民兵水庫以南至石墩頭,由沈曉春、唐潔二人負責。
第三條線路,石墩頭以南至陰塘水庫,由盛春生負責。
第四條線路,丁家壩以南至南塘馬山,由朱明生、彭良言二人負責。
第五條線路,從上桿村周家至饅頭山,由戴朝明負責。
第六條線路,東進林場和磨盤山林場區域,由張明和范文杰負責,并協助相鄰區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