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委發〔2025〕31號
關于印發《培育“新農人”探索“興農路”
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村、各相關部門:
現將《培育“新農人”探索“興農路”工作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工作實際,抓好貫徹落實。
中共后白鎮委員會
2025年6月9日
培育“新農人”探索“興農路”工作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及考察江蘇重要講話精神,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實施意見》(蘇辦發〔2021〕36號)、《鎮江市選拔培養優秀“新農人”計劃》(鎮組通〔2023〕14號)和句容市委組織部《關于進一步培育壯大“新農人”隊伍的實施方案》(句組字〔2023〕43號)文件精神,我鎮計劃立足國家戰略、緊扣鄉村發展需求,以系統性思維構建新農人培育生態,打造一支自身發展強、組織粘性強、示范引領強,能托起農業、發展農村、引領農民的現代“新農人”隊伍。現結合我鎮發展實際,重點圍繞培育“新農人”探索“興農路”,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主要內容
一是強培育,厚植“新農人”成才沃土。教育培訓提素質。開設“新農人”培訓班,提供種養殖、電子商務、鄉村旅游等各類產業技能專項培訓。聚焦數字農業、農村電商等新業態,通過線上+線下、理論+實操、大咖坐鎮分享等方式,助力“新農人”素能提升。專家幫帶強水平。邀請南京農業大學、鎮江農業科學院、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等高校的專家教授以及本土農業企業的專家教授等組建新農人導師幫帶團,采取導師幫帶、項目合作、考察互訪等方式對新農人開展定制化、體驗式、孵化式培育,用新技術、新理念賦能新農人。(牽頭單位:農業農村辦公室,協助單位:各行政村。完成時間:6月份)
二是強引領,選樹“新農人”先鋒模范。創新入黨積極分子“工分制”管理辦法,鼓勵新農人積極分子參與到產業發展、組織生活、基層治理中去,實現在學習中提升、在實踐中成長,優先將工分高的“新農人”納入入黨積極分子培養。實施“黨員新農人‘雁陣’培育工程”,通過黨委推薦的方式,將思想素質優、致富能力強、群眾基礎好的新農人納入村干部隊伍,著力打造管理能力強、學歷層次高、經營頭腦活、法治意識強、群眾工作經驗豐富的“新農干”。(牽頭單位:黨建辦組織崗,協助單位:農業農村辦公室、各行政村。完成時間:7月份)
實施新農村干扶持項目,優先支持“新農人”領辦的家庭農場、合作社申報示范基地,進一步放大示范帶動效應。(牽頭單位:農業農村辦公室,協助單位:各行政村。完成時間:7月份)
三是強支撐,點亮“新農人”發展引擎。加大政策供給,出臺《后白鎮“新農人”激勵保障辦法》,通過項目補助、設施用地、金融服務等方式引導新農人發展“智慧農業”,引進測土配方施肥、無人機植保、遠程監測等,建設“智慧農業示范區”。(牽頭單位:農業農村辦公室。完成時間:8月份)
強化黨建賦能。依托全鎮21個村黨群服務中心,打造“一站式”助農服務站點,把“新農人”的需求變成黨組織的“服務供給”,為“新農人”提供醫療保險代辦、產業幫扶、法律咨詢等事項。同時,通過授牌亮身份、學歷提升專項補助、金融服務綠色通道等政策傾斜,激活黨員新農人在創新引領、示范帶動、實踐致富方面的內生動力。(牽頭單位:黨建辦組織崗,協助單位:各行政村。完成時間:8月份)
四是強示范,探索“新農村”共富路徑。做好示范帶動,組建“農創幫扶團”,帶領周邊農戶學技術、學管理、闖市場,通過土地流轉、入社合作、入股經營、購買服務等方式,帶動農民共同參與生產經營。重點打造好“古村西蘭花育種”“江蘇句容梨科技小院”等科創陣地,以點帶面推動全鎮農業科技創新。(牽頭單位:黨建辦組織崗。完成時間:10月份)
選派赴村掛職,下發《科技工作者赴村掛職“科技村干”》的通知,將在后白開展創新創業的“新農人”代表選派至行政村掛職村干部,幫助所在村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牽頭單位:黨建辦組織崗,協助單位:農業農村辦公室。完成時間:9月份)
選樹先進典型,利用“美麗后白”微信公眾號平臺,開辟“新興向農”專題報道,將新農人典型在示范引領、幫富帶富等方面的生動實踐展示出來。(牽頭單位:黨建辦宣傳崗。完成時間:10月份)
三、保障措施
解決新農人發展問題需堅持“賦能個體、激活組織、放大標桿”三條路徑。要建立黨建部門指導、農業農村部門統籌協調、各村分工負責的統籌推進機制。鎮農業農村辦公室要加大對“新農人”對接服務和指導力度,暢通其與地方部門、技術專家、農資供應商等溝通渠道;建立“新農人”培育情況定期調度機制,適時聽取以及解決新農人遇到的各類問題。鎮黨建辦要積極激活黨組織黏性,強化黨建賦能,為“新農人”提供廣闊發展空間,推動農業產業升級,撬動更多資源參與鄉村振興;要運用短視頻短平快的特點,以“今天我出鏡”的形式,讓標桿型“新農人”當主角,推介其在示范引領、幫富帶富等方面的生動實踐;要優先推薦優秀“新農人”參加各級各類評選表彰活動,優先推薦符合條件的“新農人”為“兩代表一委員”等候選人選,不斷增強“新農人”社會認同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