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銷合作社農產品冷鏈物流骨干網(“121工程”)建設方案
為加快推進我省農產品冷鏈物流高質量發展,根據《中央財辦等部門關于推動農村流通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江蘇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2023-2030年)》,現就建設供銷合作社農產品冷鏈物流骨干網(以下簡稱“121工程”)提出如下方案。
一、總體思路
(一)發展定位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結合江蘇省情和冷鏈物流實際,構建與我省城鄉居民消費需求相適應、農業產業發展相匹配的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121 工程”要體現公共性,按照“平時運營、應急保供”原則,建立農產品應急收儲制度,承接城市農產品應急儲備保供任務,承擔政府物資儲備和應急保障任務,履行社會責任和為農服務宗旨。要體現專業性,圍繞農產品上行和冷鏈行業特性,提供有針對性、專業化的設施和服務。要體現開放性,堅持開放融合,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集聚社會各類主體,創造更加有利于“121工程”建設的生態。
(二)基本原則
——因需而建。按照拾遺補缺原則,圍繞服務城鄉居民生活、農業產業化發展,立足現有基礎,采取整合為主、新建為輔的方法,因需改造與新建冷鏈物流設施
——因市而建。充分發揮現有農批市場、農貿市場的資源優勢,通過改造提升、數字賦能、平臺支撐等方式推進“121工程建設。
——運營先行。聚焦農產品,堅持運營先行,在運營中推進“121工程讎硫”建設,在建設中提升運營水平
(三)目標任務
根據我省農產品主產區、國家和省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及消費市場分布,積極推進“一個中心(省級農產品冷鏈物流中心)兩個區域網(農產品冷鏈物流產地網、銷地網)、一個智慧綜合服務平臺(省級冷鏈物流智慧綜合服務平臺)”建設。到2025年:初步構建干支倉配一體、平臺互聯共享、運作組織高效的供銷合作社農產品冷鏈物流骨干網,運營管理的冷庫容量達100萬噸冷藏車800輛,移動預冷裝置500臺。到2030年,全面建成銜接產地銷地、覆蓋城市鄉村,具有較高水平的數字化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二、建設內容
(一)打造省級農產品冷鏈物流中心
成立省級農產品冷鏈物流公司。采取重組方式,通過投資股權等方式整合供銷合作社、國有企業、民營企業等資源,成立省級農產品冷鏈物流公司,負責“121工程”建設與運營。
建設省級農產品冷鏈物流中樞。由省級農產品冷鏈物流公司建設庫容10萬-12萬噸,配備分揀、分級包裝等設施設備,具有全程溫濕度監控和自動調節可視化信息管理系統等功能的農產品冷鏈物流中心,強化農產品交易集散、區域分撥配送、民生保供等功能,打造“121工程”中樞。
推進長三角農產品生產供應基地建設。落實省政府與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戰略合作協議,做好長三角綠色優質農產品生產供應基地調研及論證工作,以省級農產品冷鏈物流公司為抓手積極推進長三角綠色優質農產品生產供應基地建設,打造長三角農產品流通樞紐和物流中心。
(二)建設產地區域網
在國家級現代園區、農產品主產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等地方,按照“一縣一品”“多品集聚”,依托系統農批市場、農貿市場、連鎖超市建設庫容1萬-2萬噸的農產品冷鏈集配中心,完善集貨、分選、預冷、檢測、包裝、冷藏、發貨、收儲等功能。推進田頭倉、移動倉等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結合供銷合作社農產品流通網建設,大力推行“生鮮電商+產品直供”“平臺企業+農業基地”“交郵快供”等新業態新模式,打造產地區域網,提升直供能力,解決農產品冷鏈流通率較低、“最先一公里”“缺鏈”問題,暢通農產品上行通道。
發揮供銷合作社農業社會化服務生力軍作用,著力培育以蘇合農服為龍頭的全省供銷合作社農業社會化服務網絡。到2030年,建成1個省級運營服務平臺,60個區域農服中心,實現農業社會化服務面積2500萬畝以上,以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工作引領現代農業轉型發展,服務產地農產品生產
(三)建設銷地區域網
在農產品主銷區,依托大型農批市場、冷鏈物流企業,完善產后預冷、倉儲保鮮、低溫加工及分揀、包裝、配送等功能,建設集約高效、多站合一、資源共享的銷地冷鏈集配中心。推廣“冷鏈配送+連鎖零售”“生鮮電商+冷鏈宅配”“中央廚房+食材宅配”“冷鏈快遞+小區智能柜”等新型冷鏈物流業務,打通冷鏈物流“最后一公里”。
推進江蘇供銷放心農產品直供配送體系建設,大力發展“省級運營平臺+區域配送中心+直供基地”的農產品直供配送模式。到 2030年,建成1個省級運營平臺、70個區域配送中心、700個以上供銷放心農產品直供基地,打造農產品流通網,有機對接“121 工程”。
(四)建設省級冷鏈物流智慧綜合服務平臺
研發“智慧供銷”冷鏈數智系統,建設集在線交易、信息管理、冷鏈配送、位置跟蹤、質量追溯、貨物查詢等功能于一體,線上線下相融合的冷鏈物流智慧綜合服務平臺。為冷鏈物流基地、企業等提供“智慧供銷”冷鏈數智系統,為冷鏈物流設施加裝傳感器、智能溫控、射頻識別和無線傳輸等數字設備,夯實連點成網的基礎。
通過智慧綜合服務平臺,將省級農產品冷鏈物流中心、產地區域網、銷地區域網、冷鏈物流基地(企業)及冷鏈設施等連接起來,實現互聯互通、信息共享,促進供銷合作社農產品流通網絡建設。
發揮“121工程”橋梁作用,連接供銷合作社農業社會化服務網和農產品流通網,構建上下貫通、整體協調、高效運轉的供銷合作社現代經營服務體系,為江蘇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走在前貢獻供銷力量。
三、建設方式
省供銷合作社作為“121工程”的責任單位和實施主體,將采取聯合合作、分級推進的方式推進“121工程”建設。通過產權聯合、項目合作、資產對接、業務整合等聯合合作方式,與市縣(市、區)供銷合作社及社會資源共同推進“121工程”建設
四、資金籌措
項目建設資金通過銀行融資、產業基金以及社會資本投入等方式籌措。省供銷合作發展專項資金對符合條件的“121工程項目給予適當支持。
五、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協調。將“121工程”列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任務,由省供銷合作社牽頭成立“121工程”工作領導小組,加強統籌協調,推進“121工程”建設。
(二)強化行業支撐。由省供銷合作社牽頭組建成立江蘇省農產品冷鏈物流行業協會,發揮行業協會智庫、協調等作用,引進人才,制定標準,促進行業持續、健康、協調發展。
(三)強化政策扶持。省發展改革委將省農產品冷鏈物流中心建設納入項目儲備庫予以支持培育。省自然資源廳指導各地將“121工程”項目納入國土空間規劃,在用地保障、不動產登記方面予以支持。省農業農村廳將供銷合作社領辦創辦的、符合條件的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產地冷鏈物流項目納入全省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專項予以支持,將長三角綠色優質農產品生產供應基地建設納入項目儲備。省商務廳支持供銷合作社參與縣域商業體系建設。
“121工程”對補齊我省農產品冷鏈物流短板至關重要。各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大力支持供銷合作社“121工程”建設,更好地服務城鄉居民和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