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監督職責”,積極擔當作為。堅決履行財會監督主責,加強對財政、財務、會計管理法律法規及規章制度執行情況的監督,強化對預算管理、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管理規章制度、政府采購制度、財務管理、財會行為的監督,推動建立綜合統籌、規范透明、績效導向、安全持續的現代預算制度,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依法依規強化對主管、監管行業系統和單位財會監督工作的督促指導,嚴負其責、嚴管所轄,堅決守住財經紀律紅線、底線。同時,加強內部監督,加強對自身經濟業務、財務管理、會計行為的日常監督,確保牢牢守住第一道防線。
聚焦“監督領域”,堅持問題導向。采取專項監督與日常監督相結合的方式,通過實地檢查、現場盤點、核對往來款項、抽查財務票據、核對明細賬、追查資金來源、內外部調查、分析對比等方法,每年對各部門、各鎮的財政預算管理、財政收支、基層三保、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管理、政府采購制度、財經紀律執行等方面進行專項監督檢查,對本級部門單位及企業進行會計信息質量檢查,重點關注政府會計準則制度執行情況,以及“三公”經費、會計核算、年度財務收支、專項資金使用管理、公務卡支付管理等是否真實合法,信息披露是否充分完整。堅持問題導向,將財會監督成果作為預算管理、政策調整、資金安排、制度建設的重要依據,逐步完善日常監督成果與預算管理緊密銜接的工作機制。
聚焦“監督合力”,加強協同聯動。注重系統思維,探索深化貫通協調的有效路徑,強化與人大監督、民主監督的配合協同,增強與行政監督、司法監督、審計監督、統計監督的協同性和聯動性,暢通群眾監督、輿論監督渠道,推動建立健全長效機制。逐步從經濟領域的財會監督(如財政、審計、統計等)共享,拓展到“九大”領域的財會監督信息共享,形成監督合力,推動財會監督信息的深度利用。強化數據信息的互通共享,實時提供會計監督的信息化預警提示,為相關部門的線下監督提供信息溝通和成果共享的平臺支持,運用地方監督平臺、預算一體化系統,探索開展“互聯網+財會監督”。

